环境监测的概述 
 
环境监测(environmental monitoring ),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,确定环境质量(或污染程度)及其变化趋势。  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,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,监测计划设计,优化布点,样品采集,样品运输和保存,样品的预处理,分析测试,数据处理,综合评价等。   环境监测的对象:自然因素,人为因素,污染组分。   环境监测包括:化学监测,物理监测,生物监测,生态监测。  
环境监测的发展 
  (一)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  1、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  2、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、目的监测阶段   3、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  (二)发展趋势   1、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;   2、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;   3、微量分析(0.01%~1%)向痕量(<0.01%)、超痕量发展;   4、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;   5、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。  
  环境监测的目的 
 准确、及时、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,为环境管理、污染源控制、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。具体归纳为:   1、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;   2、根据污染分布情况,追踪寻找污染源,为实现监督管理、控制污染提供依据;   3、收集本底数据,积累长期监测资料,为研究环境容量、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、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;   4、为保护人类健康、保护环境,合理使用自然资源,制订环境法规、标准、规划等服务。  |